翟清芝是個膽子大,主意正,敢冒天下之大不違,勇于第一個吃螃蟹的漂亮女人。酥鍋,原本是博山人的家常菜,她卻執意把它做成了商品,不但“博花”牌酥鍋在本省做出了名,在全國也做出了名,現在正做沖出亞州的夢想。

讓家常菜走出小家門
博山酥鍋在山東淄博一帶家喻戶曉,所謂“窮也酥鍋,富也酥鍋”,窮的就配些碎料,富的就配精料,結果有千家酥鍋千家味的說法。因為酥鍋做起來麻煩所以每次都會用陶瓷做一大罐,過年的時候正好是冬季,所以人們都是這個時間做以便儲存,一吃就能吃到正月十五去。
博山酥鍋的美味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清朝乾隆皇帝南巡到博山瞻仰康熙時大學士孫廷銓的故居時,特意品嘗過酥鍋,當時就贊不絕口。而這個具有歷史悠久的美食卻幾百年來一直是狗肉上不了席——僅僅是過年過節時博山人家的家常菜。
這時,有一雙賢惠而機智的眼睛卻一直盯著博山酥鍋在轉動著,這雙眼睛的主人名叫翟清芝。她1968年出生于山東泰安,畢業于黑龍江大海林一中,1992年與丈夫來到山東淄博博山。在這之前她曾經在酒店打過工,在商場做過營業員,開過小食品店。多年在商業場所頻繁走動的她,對博山酥鍋產生了大想法。

那晚,她和已經下崗的丈夫商量,說:“咱們開個酥鍋店吧?”丈夫當時就反對,說:“酥鍋是博山人家的家常菜,人人會做,你個外地人做酥鍋賣給當地人吃?真是異想天開!”翟清芝說:“酥鍋這么美味營養的食物,竟然窩在這山窩窩里這么久,我們為什么不能做一個把酥鍋推向市場的第一人呢?”丈夫聽罷,笑她不現實,簡直是癡人說夢。
可翟清芝想了就做,自信十足的性格讓丈夫不得不支持這個癡人。本來就已下崗,家里困難得連給一歲多的孩子買奶粉買雞蛋的錢都沒有,不干這個也沒什么其它辦法。于是放手讓妻子干,他甘心給太太打工。
分工明確后,翟清芝向姐姐借了三千元錢,開始租房、立灶、買鍋,挖洗菜池等。接著雇了四個工人,開始了一番創業。
干了一陣兒后,翟清芝發現酥鍋僅是冬天一季的食品,但僅這一季她也發現了商機。“要是夏天也能賣就好了,這樣人們就不會僅在冬天吃到了”。翟清芝這樣想著,一個想法就跳了出來。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丈夫時,丈夫又一愣說夏天做酥鍋吃不完不臭啦,誰會買?”翟清芝說一鍋一家吃不完,十家還吃不完嗎?丈夫恍然大悟。于是,他們在炎炎夏日做了幾鍋,端到食品街去零售,結果頭一天一鍋也沒賣完,接下來幾天也僅僅能賣一鍋多。
丈夫有些泄氣,可翟清芝卻從中看到了希望。盡管賣出的是少,但是還是有人買,而且后來不是賣的比頭一天多嗎?這就說明還是有人認可。經過一天一夜的思考,她的腦子里又跳出一個點子,給酥鍋起個名字,這樣一個家常菜突然有了名字,一定會引起人們的興趣。于是她給酥鍋取了一個“許氏酥鍋”,許是丈夫的姓。
萬沒想到,沒名沒姓的東西就是不招人待見,一旦名言正順后“追星”的人便一哄而上。一天做十鍋已經不夠賣了,后來就增加到二十鍋、三十鍋。到了八月節的時候,許氏素鍋哄搶了,很多人買不到就下了訂單。接下來便有山東當地的機關,企業;外地的河北,東北等等前來訂貨。訂單有時一筆就是十幾萬元。
1996年6月1日,許氏食品廠正式成立,與此同時她給許氏酥鍋起了一個好聽而寓意深刻的名字——“博花酥鍋”。這個座落在孝婦河畔柳杭水河路的許氏食品廠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博山的大地上,博花——博山美食遍地開花!
將小作坊變成大企業
成立許氏食品廠后,翟清芝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新策劃。首先她想到要做強做大就必須得有更新的思想,就要眼光放遠,不能僅是捧著這笨重的鍋子不放。一天,她在逛超市時,看到“真空包裝”字樣,心里立刻亮堂起來,好像有一盞燈在心中點燃。她興高采烈跑回家把想法告訴丈夫,丈夫一聽說:你穩當點吧,咱這樣不是挺好嗎?你要是上真空設備得投入多少錢哪,還得請技術人員,還得加工人,投入太大了。何況我們剛剛辦了食品廠,手里余錢已不多了,以后用錢的事情還多著呢。
翟清芝說正是因為以后用錢的地方多著呢,我們才要想辦法出點子把企業做強做大啊!丈夫說不過她,只好默認。翟清芝又借了一萬多元錢。從廠家買了真空設備。她看著真空機心里樂開了花,這回把酥鍋推向全國的心愿就要實現了,她用盡了所有的資金,選了上等好料,一下子做了一百多鍋。當客戶聯系好了,袋也裝好了,就在往外運時,突然質檢員來報告真空袋脹袋了。翟清芝聽后頭一下子大了,怕鬼來鬼,她最怕這批貨出現問題,這里可是壓著他全家乃至全廠職工的命運。這批貨賣出去企業的資金周轉肯定順利,工人工資也能如期發放。若是出問題了,廠里就一分錢也沒有了,翟清芝就是有三個頭也拿不出錢來給工人開工資。這還不算,企業今后的命運是什么都不可預料。
她跑到車間,看著那些脹袋的酥鍋,翟清芝當時就落淚了,為了這批貨,他和丈夫沒日沒夜戰斗在車間,做實驗,選料,跳進冰冷的水池里洗海帶,洗白菜,洗藕等,他們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就像眼里不能揉沙一樣把難洗的海帶洗得如鏡面一般。手腫得跟饅頭似的,一到夜里就癢癢難耐。每天他們顧不上給孩子做飯,孩子就只能吃酥鍋,有一次孩子差點把酥鍋碎了,大喊:“我不吃,天天讓人家吃酥鍋誰受得了。”孩子病了他們沒時間管,結果由開始的小感冒變成肺炎。鄰居和公婆都數落他們要錢不要命。翟清芝見重病的孩子心疼不已,求孩子原諒自己。結果孩子很懂事地說:“媽媽、爸爸做的是大事,奶奶別怪他們。”翟清芝感動得心酸酸的,真不知如何是好。
丈夫忍受不了,勸翟清芝把廠停了干點省事的買賣。這期間翟清芝失眠了好幾天,她認真總結這次教訓,覺得該把生產真空設備的技術人員請來現場指導,那個已下訂單的客戶現還沒有退單,她不應該就這樣把廠子停下來,就這么停下來了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于是,她打起精神給生產真空機的廠家去電話,不想這家正規的廠家答應免費來指導。聽到這個消息,翟清芝又看到了一線希望。廠家來人后,分析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技術問題,就是因為真空沒抽好,才產生脹袋問題。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翟清芝又大膽借了一筆錢用來購料,這回一舉成功。
在這期間,那一百多鍋酥鍋她讓工人背到河里扔了。工人說挑一挑賣了吧,要不我們分一分拿回家吃了,不然多可惜。翟清芝義正辭言地說:我就是窮死了,也不做喪良心的買賣。

企業又正常運轉了,這時翟清芝又不滿足了,她對丈夫說她要出去學習,找飲食界名人請教并且還要去”海爾”學習管理。丈夫說就咱這小企業有幾個技術人員就夠用了,而且現在運轉也正常你就別折騰了,海爾的管理模式是針對大企業的對咱小企業不合適,還有你又不做別的就只是做酥鍋去請教飲食界名人有意義嗎?
翟清芝聽了一笑,說你還真說到我的肺管子了,這些天我就在想我們不能僅生產酥鍋,我們要在酥鍋的基礎之上翻新出更多的新花樣。這次丈夫是真生氣了,嗆白道:“你別又像上次買真空機似的,好容易賺點錢又賠進去了。”這回他不僅口頭上不支持行動上也不支持。掌管財政大權的他不給妻子經費,看你還能學成!
這可難不倒翟清芝,翟清芝借錢也要出去學習。等她學成回來就給工人上課,把海爾的“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理念漸漸融入到每位員工血液中后,丈夫見了也主動拿出錢來讓妻子還賬。這以后無論翟清芝去北京去南方學習他都大力支持,正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把員工當成自家人
翟清芝與工人之間的相處就如同一家人,工人的難處就是她的難處。每當遇上職工家里有困難,她都會跟著流淚。一次,一個家在泰安市的偏遠山村叫王剛的青年工人,請假探母一去未歸。她料到是出事了,不顧嚴重暈車的毛病空腹乘上去往泰安的車,下車后步行十里山路才到王剛家。推開門的剎那她驚呆了:這個“家徒四壁”的家庭簡直慘不忍睹。簡陋的桌椅鍋灶,破舊的床鋪,再別無其它。破棉絮里裹著王剛的母親,她氣息奄奄,骨瘦如柴,她是個尿毒癥晚期患者。
這位母親聽說來人是兒子的老總,竟然熱淚盈眶,說:“俺兒子在你廠里沒少受到照顧,這么老遠還跑來,真是太麻煩你了。”翟清芝說:“你兒子在我廠里就是我家人,你就放心的把他交給我吧!這段時間就讓小王在家照顧你,工資照發。”翟清芝說著把攜來的禮物和三千元錢交到王剛母親手里,母親熱淚橫流說什么也不要,翟清芝也流著心酸的淚,把錢硬塞在了那位母親懷里。
回到廠里,翟清芝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工人大多是下崗職工和來自偏遠山村的農民。他們的生活就如同自己創業前一樣,多么需要有人能溫暖一下。當下她找會計把所有工人的生日統計出來。去年陰歷十一月十五日,她給一個叫王鵬的小青年過生日,當她把精美高大的蛋糕端上來,并念了今天壽星的名字時,王鵬愣住了,表情上看去有些受到驚嚇的樣子。當他真的知道今天是給他過生日時,他一下捂著臉蹲了下去,嗚咽著說:“我十八歲了,卻一次生日也沒過過。我沒想到啊!”在廠的人包括翟清香都紅了眼圈。
生日宴后她給王鵬發了保暖內衣,在王鵬感激的淚水中掌聲嘩嘩響起。
別看翟清芝這么愛掉眼淚,但是在紀律面前她又以鐵面著稱。她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嫂子給她打工,一天做質檢員的嫂子在做酥鍋的最后一道工序發現鍋里有個藕頭,她挑揀出來并向翟清芝匯報。翟清芝當即對當事人和嫂子做了處罰決定。嫂子說我想不通,藕頭是我發現的,并且我也向你做了匯報,你憑什么還罰我?翟清芝說我罰的就是你在最后一道工序才發現,如果你沒發現后果是什么?那就是要流到消費者的嘴里。我們廠的宗旨是做良心食品,做衛生食品,做品牌食品,你瀆職了。”嫂子這下心服口服,甘愿受罰。
一次妹妹因失誤摔了一個酥鍋,翟清芝罰了她一個“鍋”錢。妹妹不服,說我又不是故意為啥罰這么多?翟清芝說在我們許氏食品廠工作的人個個要拿得起放得下,說著她走到庫房一下擎起三個鍋,從容地上樓下樓。演示完后她告訴妹妹:“咱許氏的人每個人都能擎起三個鍋,你僅拿一個鍋還摔碎了,你說該不該罰”妹妹低下頭,表示以后苦練基本功。
這種無私的行為震撼了工人的心,以前有因刮不凈姜皮,藕皮而被罰不服的人現在服了,以前有對許氏的嚴格管理不適應的人現在適應了。當你走進車間時,你聽不到一個工人在說話,所有器皿锃明瓦亮,所有包裝擺放得如同藝術品一樣,所有工人服裝鞋帽全都規范整潔,你走在里面你會不由自主從心中連連發出贊嘆的聲音。
讓小酥鍋飄香大世界
不斷的求學不斷的創新,“許氏食品廠”目前已從小作坊發展、壯大為占地2000平方的漂亮、正規的企業。產品也由單一的酥鍋增加到燒鍋、壇子肉、櫻桃肉、辣腸、肉干、扒蹄、水餃、香酥煎餅等十幾個品種。產品取得了ISO9001質量認證和QS質量安全認證,酥鍋、燒鍋等菜肴被中國飯店協會授予了“中華名小吃“的美譽,在“中國淄博第三屆博山飲食文化節上”,她的廠被授予“最佳食品生產企業”的榮譽稱號,在此之前,她的廠還被市消費者協會授予“消費者信得過”單位。
于此同時,她個人也榮獲了“淄博市巾幗光彩之星”,“淄博市女企業家協會會員”,“博山第九界政協委員”等光榮稱號。
全國不少客商找到她準備做代理,翟清芝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她幫代理商分析行情,有時還要親自去代理商所在地考查。她希望博花酥鍋遍地開花,但不希望客商做賠錢的買賣和把“博花”品牌做砸鍋的生意。她絕不想賺昧良心的錢。一次,一個東北的女客商來找翟清芝,翟清芝見她決心之大就跟她去做了實地考查,結果翟清芝立即打消了她的念頭,勸她做本地的名小吃,這位女客商不懂其意思,心想這人怎么放著賺錢的買賣不干還阻攔呢。當翟清芝從成本從地理位置等分析后,她感動地對翟清芝說:“你真是一個有良心的商人,我們做個朋友吧?”現在這位女客商采納了翟清芝的意見后開了一家特色餃子館,生意非常好。她們相處得如親姐妹一般。
如今產品的銷路也不局限于全省、全國了。去年在央視七頻道演播了“博花酥鍋”的現場制作后。馬來西亞客商也慕名前來恰談出口貿易。現在“博花”成了淄博人的驕傲,也成了翟清芝實現把家常菜“博花酥鍋”推出亞洲第一人的夢想。(原載《中國市場》 作者:瑞雪)